在香港、東京、上海、首爾等高密度經濟中心城市,購物中心更像是人們的公共社交空間 – 一個“第三場所”。其中的業(yè)態(tài)焦點逐漸從產品銷售轉變至社交體驗,零售的趨勢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
2020年初,Covid-19在整個亞洲的蔓延傳播震動了全球商業(yè)零售行業(yè)。在亞太地區(qū),在長期封城對人們的生活習慣還沒有產生影響前,就已經有超過60%的消費者使用電子商務平臺了。2020年3月,隨著大流行的惡化,美國的雜貨快遞應用的下載增量高達218%。布里克菲爾德咨詢公司(Brickfields Consulting)的4月研究報告顯示73%的澳大利亞消費者在大流行期間不會到訪購物中心。
上海三林印象城
商業(yè)零售空間設計如何應對?
Brickfields Consulting在澳大利亞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前景并非一片黯淡。只有2%的被訪者表示他們將“不再”回歸典型的零售消費習慣。因此,即使大部分消費者要重拾大流行前的消費習慣,購物中心和零售空間也需要足夠靈活以適應此次和今后的其他危機。
Covid-19大流行以來,我們已經發(fā)現全球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基建韌性和靈活性范例,例如將體育場轉化成緊急應急中心和臨時護理點。大流行、社會動蕩甚至安全突發(fā)事件會帶來社會需求的變化,因此未來的商業(yè)零售設計將需要打造能夠應對此變化的場所。
新鮮空氣和室內/室外空間
室內空間質量將得到更多的關注,以有助于減輕人們對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的擔憂。因此,更多市內外空間的融合將對商業(yè)零售樓宇的規(guī)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建筑外立面周圍供自然通風的多功能陽臺。該研究表明,餐飲仍然是主要的活動,也是吸引回頭客的因素,因此可以用于周末市集和戶外用餐的室外空間是一個優(yōu)勢。配置兒童游樂空間和城市農場的屋頂花園(如K11 Musea屋頂農場或希慎廣場的城市農莊)能夠創(chuàng)造積極的社交環(huán)境,而活動型的外立面可以容納開放門面,并融合室內外空間。
新加坡烏節(jié)路新商場的屋頂花園
多渠道的銷售和客戶服務
封城期間,對快遞服務和移動購物應用的需求猛增,尤其是在越來越多的人們使用電子商務平臺的情況下,購物中心可以通過增加上門取貨和送貨來提升客戶的忠實度,從而支持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Brickfields在澳大利亞的研究顯示超過50%的人們將考慮商業(yè)零售中心上門面對面送貨,近70%的人對無接觸快遞到家持開放態(tài)度,超過20%的人傾向于將貨物放置于快遞柜中。
為了應對這個趨勢,人們考慮將免下車購物設施或自助取貨柜臺適度地設置在臨近的公共可達點。幾乎無接觸的取貨和快遞服務可以通過自動化的系統(tǒng)實現,利用屋頂空間的隱藏吊軌集中連接停車場裝卸區(qū)和消費者便捷取貨點。
智能購物區(qū)
隨著人們開始逐漸回歸實體零售商場,限制社交接觸的科技將趨于一體化。例如:智能停車將可讓汽車先停在移動走道邊,之后由停車系統(tǒng)自動運輸入停車場,再從停車場運輸至指定的下客/上客大堂。這不僅方便消費者,也有助于統(tǒng)計人流數量,并可在有限的建筑面積中配置更多的停車空間。
滿足現有需求和順應未來發(fā)展的場所
我們應將從Covid-19危機中獲得的經驗教訓應用到今后的場所設計中,以應對今后發(fā)生的任何重大事件。設計或改造商業(yè)零售中心時,我們必須牢記即使產生衛(wèi)生和安全危機時,人們仍將零售中心視為重要的購物和社交的空間。
推薦閱讀:
什么是創(chuàng)意零售設計?創(chuàng)意零售設計的三大方法
http://ujcijtj.cn/xingyezixun/13-819.html
精品百貨店如何進行設計,精品百貨店設計的六大要點
http://ujcijtj.cn/xingyezixun/1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