蔦屋書店
1983年,蔦屋書店于大阪府枚方市落成,經營宗旨是"通過書籍、音樂和電影向人們展示新的生活方式"。而2011年在東京代官山問世的蔦屋書店則試圖再次面向當初的老顧客,即團塊世代(譯注:專指日本在1947年到1949年之間出生的一代人,是日本二戰(zhàn)后出現的第一次嬰兒潮人口。),締造新的市場。
1. 漢字與粒子VI System
書店的Logo從“TSUTAYA”轉變?yōu)椤笆\屋書店”,Logo形式的煥然一新正代表了項目的寓意。新Logo易讀,采用簡潔的漢字。VI設計上,將Logo進行粒子化處理,最終變成點的集合。
2. 透明結構的Sign System
將沖孔金屬壓平形成半透明式結構。將其用在標識文字較大且易于閱讀的地方。不僅材質輕薄,而且具有一定的透明性,無論從內側還是外側看過去,視覺識別度都很高。
3. 成人的原則Advertising
最初的廣告再現了具有原則性,且具有成人尊嚴的形象,即“讀書的人”。標題命名為“回歸書籍”。
4. 與建筑遙相呼應的實用品廣告 Novelty Goods
采用與建筑正面外觀相同的設計語匯,制作了Novelty Goods。以白色為基調,力圖以T的凹凸形態(tài)體現一致性。
5. 武雄市圖書館 Takeo City Library
經營蔦屋書店的文化便利俱樂部(譯注:Culture Convenience Club)出面承攬了佐賀縣武雄市圖書館的管理指導工作,因此圖書館的個性化打造則沿襲了蔦屋書店的理念。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任何商業(yè)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推薦閱讀:
日本蔦屋書店:場景化運作下的復合型書店
http://ujcijtj.cn/wenlvkongjiansheji/75-2665.html
商業(yè)零售案例:探索日本LIFE超市的破局之道
http://ujcijtj.cn/biaoqian2/50-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