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是通過形態(tài)環(huán)境的綜合設計來提高環(huán)境的質量,但更滲透到社會和經濟的諸多方面;在大量的城市設計活動的背后,往往都依附著一定的經濟振興和社會發(fā)展目標。
——《城市設計的運作》
日本東京是個很迷人的城市,借著這次機會,為大家介紹一下著有東京“富人區(qū)”之稱的六本木,以它的再開發(fā)設計為例,探究城市設計在都市中的應用。
首先從東京城市的背景說起。
壹城市背景
1.日本城市設計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建筑師個人意愿強加于使用者;
(2)城市設計沒有法律地位,對實際開發(fā)不具有法律效力;
(3)土地的絕對私有化,使成片開發(fā)和統一設計成為空想;
(4)城市中不斷變化的人際交往的要求,靠設計師的努力達不到。
2. 數字化東京 CRISIS!—— 危機催生著城市的復興
“41%的上班族,每天和伴侶說話時間不到15分鐘”
“70%在東京工作的人,一天睡眠時間不到6小時”
“1990年,東京上市的外國企業(yè)數量以30%凌駕于紐約,而1995年,紐約是東京的320%”
“東京的人均居住面積只有紐約的66%”
“倫敦有30%的城市面積是公園,而東京只有5%”
“1998年,東京排放的能導致溫室效應的氣體就達133550萬噸”
“75%在東京工作的人每天上下班所花時間要一個小時以上”
“東京的居住成本是紐約的1.5倍”
3.城市復興的肇始
東京都政府在1986年(昭和61年)指定六本木六丁木六丁木地區(qū)為再開發(fā)導區(qū)。“讓城市立起來”的思想開始在東京初露端倪。六本木山位于東京港區(qū)六本木,屬中心地區(qū)。
貳項目概況
1.區(qū)位
六本木新城,又稱六本木之丘,位于日本東京鬧區(qū)內的六本木,由森大樓公司主導開發(fā),是日本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都市再開發(fā)計劃之一 。
六本木山地區(qū)比鄰新橋、虎門的商務街,霞關的政府機 關街道、青山、赤板的商業(yè)街以及麻布、廣尾的高檔住宅區(qū)。國際性的信息、時尚前沿。交通十分便利,四條軌道交通在此通過。
2.規(guī)模
地塊面積: 約11.6公頃
場地用地面積: 84,801平方米
總建筑面積: 724,524平方米
(辦公380,105平方米,住宅149,964平方米)
3.主要用途
辦公、住宅、酒店、商場、美術館、電影院、電視臺、學校、寺院等文化及公共設施
叁空間特征
1.功能分區(qū)
整個區(qū)域被劃分為4大不同的功能區(qū)
A區(qū):主入口,地鐵入口,好來屋美容廣場
B區(qū):54層的森綜合大廈,朝日電視臺,舉樹坡
C區(qū):4棟住宅樓及部分沿街商業(yè)
D區(qū):作為門樓,是麻布十翻方向的大門
2.對外交通及停車
·地鐵直接連通B1F
·數條公交線路
·道路交通通達,停車位充足
·同時設有摩托車與自行車停車位置,其中自行車免費
·步行街、地下通道以及上下自動扶梯相連通,組成了一 個完善的交通網絡
停車場設置
3.建筑動線
六本木新城在規(guī)劃時就將人的流動放在第一位來考慮,并以垂直流動線來思考建筑的構成,使整體空間充滿了層次變化感。以森大廈株式會社為首,他們希望創(chuàng)造一個“垂直”的都市,將都市的生活流動線由橫向改為豎向,建設一個“垂直”的而不是“水平”的都市,以改變人們的居住與生活行為模式。通過增加大樓的高度來增加更多的綠地和公共空間,并縮短辦公室與居住區(qū)之間的距離,減少人們的交通時間。六本木新城內的建筑就是根據這一規(guī)劃理念朝垂直化方向設計的,因此六本木地區(qū)的戶外公共空間開闊,綠化率也較高。
4. 建筑設計
學校、論壇、圖書館、俱樂部、瞭望廳,通過垂直空間充分發(fā)揮回了建筑功能的復合型。
5. 景觀、藝術空間
景觀創(chuàng)造是該項目實現理念的主要出彩的部分。六本木山的街道主題是要創(chuàng)造“垂直花園都市”和“文化都心”。這一主題通過從地面至屋頂的多種多樣的廣場、街道、綠地形成了“立體回游”的森林。
5.1綠化分布
六本山項目中不僅最大限度綠化地面,而且還綠化建筑屋的屋頂,這樣,在創(chuàng)建多樣性的綠色空間的同時,對緩解地球溫暖化現象和緩解微氣象也能作出貢獻,開發(fā)后的綠地約為開發(fā)前的1.5倍,創(chuàng)建出約占開發(fā)面積20%以上的綠地。
開發(fā)前的綠化分布
開發(fā)后的綠化分布
5.2景觀節(jié)點
5.2.1中央廣場景觀——玻璃壁泉、采光天蓬
5.2.2安麗娜廣場——露天劇場
為使劇場的單體要素和周圍建筑相協調,并不阻擋視線,最終選擇了橢圓形天棚,使在最大限度覆蓋廣場的同時不產生死角。
5.2.3六本木舉阪大道
把街道轉化為人們聚集、休息、聊天、發(fā)生各種各樣事情的廣場,把購物的街道曲折化,不知不覺中步行景觀的連續(xù)與變化就產生了
5.2.4“有稻田的空中庭院”
高度不同的綠色廣場,構成新型的都市森林。高約45米,面積約1300平方米的空中花園,導入在都市中十分罕見的水田和廚房花園,以期從都市的緊張回復到開敞穩(wěn)定的“農業(yè)風景”。
肆
設計思路
1.設計思路
2.如何充分利用公共空間
(1) 使空間成倍增長:將以往沒有充分利用的城市的空中部分加以活用即可。在城市中心適合建造高層建筑的地區(qū)積極推行建筑物的高層化,提供必要的空間。
(2)使時間成倍增長:一是通過建設道路以減少甚至消除交通堵塞來縮短通勤時間,二是通過提倡在市中心居住以縮短通勤時間;三,在城市中心建設集各種功能于一體的,上班與居住相連接的城區(qū)也是有效手段。
“城市既是劇場又是舞臺”
伍都市再開發(fā)經驗總結
1.六本木新城再開發(fā)計劃成功在于
(1)規(guī)劃者有著開闊的視野、獨樹一幟的品味與敏銳超群的潮流捕捉能力。
----充分考慮了合乎未來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提前對未來城市消費需求和方向做出智慧的判斷和想象。
(2)憑借獨特的創(chuàng)意、完整而詳實的企劃和強大的執(zhí)行能力,提出:
----一種新的都市生活的形態(tài)指標。
提出新的超大型都會復合型休閑文化商業(yè)中心的生活圈提案。
----成為城市文化藝術會客廳。
六本木將大體量的高層建筑與寬闊的人行道、大量的露天空間交織在一起。
----打造一座感性的藝術之都。
結合了良好的藝術設計與開放空間規(guī)劃,將整體空間塑造得更為藝術化與人性化。
2. 經驗總結
城市綜合集群的建設要鼓勵聯合開發(fā),走集群化開發(fā)路線,這是最寶貴的經驗。單個的發(fā)展商業(yè)很難將一個大規(guī)模的綜合體項目做到立體化。六本木的知名也和它的經營有道相關,引進的東京電影節(jié),森美術館,國立美術館等文化設施或活動,直接提升了它的知名度。
景觀作為共享空間和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載體,不僅增加了辦公、居住的舒適性,還是衡量綜合體品質的重要指標。引入景觀設計不僅將賦予建筑活力,對辦公人員的身心健康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未來也將成為提升項目內在品質、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文章轉載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僅做轉發(fā)分享,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推薦閱讀:
日本頂級商業(yè)綜合體:東京六本木新城
http://ujcijtj.cn/biaoqian1/47-1928.html
商業(yè)綜合體設計項目賞析
http://ujcijtj.cn/shangyekongjianruanzhuangsheji/59-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