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都市喧囂之中的家具品牌旗艦展廳LAU,不以鮮明的設計符號取悅訪客,也不以獨特的陳列方式彰顯自己,而是以謙遜的姿態(tài)期許你停下腳步,感知它的存在,待到身心平靜之時,才開始輕聲述說。
LAU沒有吸人眼球的風格特征,也沒有刻意的元素堆砌,更像是一段被抽離而出的時間片段。建筑師Raimer Büro以“聆聽”為設計靈感,讓空間回響成為體驗的主角。所以,空間在此無需陳述,只需等待回應。
LAU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具展示空間,而是一個關于“存在狀態(tài)”的生活提案。這個46平方米的場地,其布局形式圍繞中軸展開,嚴謹且對稱,它擺脫陳列式的商業(yè)模式,將人與物的關系重構,產(chǎn)生新的對話。
整個室內(nèi)由橙色與黑色兩種色調(diào)構成,極具張力。橙色如溫暖的光,象征生命;黑色不是空虛,是深邃的邊界,它們并非裝飾性的色彩,而是空間情緒的建構語言。正如《老人與?!分械摹昂啙嵵Α?,LAU用盡可能少的色彩去表達深刻意圖。
一座由天然石材打造的島臺位于空間中央,它既是重要功能,又如雕塑般沉穩(wěn)。其幾何結構復雜而平衡,兩組體量以同一角度相交,由一個對角線桌面連接,精確又不失溫度。另一側由楊木制成的方形吧臺,有如結構的心臟,向內(nèi)延展出節(jié)奏與形體語言,強化“建筑的可觸性”。
空間之中材料的選擇是根據(jù)“性格”而非“裝飾”所進行的,木材、鋼鐵、石頭、毛氈——它們是感官的錨點,是與身體可以產(chǎn)生直接接觸的材質(zhì)。因此,觸感成為空間敘事的一種重要媒介,每一次觸摸,都是一次與空間的對話,而非僅是視覺的愉悅。
家具與材料展示區(qū)沿兩側鋪展,布局克制而有序,沒有多余的視覺干擾,每一個物件的位置、尺度、關系,皆被精確編排,這不是一種特意展示,而是建筑語言的延續(xù),為置身體驗增添第三種感知維度。
光在此并非配角,而是空間的共同創(chuàng)作者。在休息區(qū),軟燈箱模糊著幾何邊界,營造出近似電影畫面般的溫度與留白。光除了用于照明,而用于描繪,它在物體的表面上停留,投射出平靜的流動感,使時間變慢,氣息柔和。
這片場域是一處休息的場所,更是一種生活場景的隱喻,不銹鋼墻面映出整個空間的倒影,仿佛時間被折疊。黑色皮革扶手椅旨在向Mies van der Rohe表示致意,而金屬椅則像一塊陽光下的巖石——功能與藝術彼此交融,呈現(xiàn)空間的“可棲居性”。
延續(xù)“少即是多”的設計哲學,LAU用最少的手段構筑最深的感受。沒有過度的裝飾,沒有聒噪的陳述,它用材質(zhì)、比例、節(jié)奏與光,為沉默賦形,為日常注入儀式。當你放下思索、停止言語時,空間才真正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