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tai 是海澤維克工作室 Heatherwick Studio 在泰國的首個建筑作品,選址于曼谷市中心的Silom核心地段。這里原為泰國本土品牌那萊酒店(Narai Hotel)的舊址,經整體規(guī)劃后將迎來全新那萊酒店與六善酒店,并在周邊打造一片 5,200㎡ 的戶外公共空間——燈籠廣場(Lantern Quarter)。
項目的設計靈感源自泰國傳統(tǒng)燈籠。建筑主體由一系列層層堆疊、圓角方塊組成,磚土色的結構猶如放大的燈籠骨架與裝飾,呈現出精巧工藝在大尺度下的再現。夜幕降臨時,建筑如同點亮的燈籠,為曼谷天際線注入溫潤柔和的光彩。
廣場被設想為一座「開放式城市村落」,修復后的運河貫穿其中,兩岸種滿本地植物,綠意與水景交織。商店、寺廟、露天市集、活動空間錯落分布,并設有可俯瞰城市的高架步道,營造一個融入城市肌理、充滿活力的生活聚落。
這一設計延續(xù)了 Thomas Heatherwick 的「人本建筑」理念。他在著作《人本建筑》中批評現代主義在追求效率與成本控制下,逐漸犧牲了建筑的人性與情感細節(jié)。而他理想中的建筑,應該能喚醒情感與感官體驗,激發(fā)人與環(huán)境的互動。
「Hatai」正是這一理念的實踐:不僅是酒店與商業(yè)綜合體,更是一處可被探索、可被感受的城市公共空間。
預計2027年揭幕,「Hatai」將成為曼谷的新地標,以獨特的形式與氛圍邀請更多人走進街頭、感受城市的脈動。
Thomas Heatherwick 英國設計師,1970年出生于倫敦,24歲創(chuàng)立同名工作室Thomas Heatherwick Studio(今名Heatherwick Studio)。作品橫跨多個領域,從建筑到家具,都以嶄新、原創(chuàng)、符合人本為特色。致力于讓我們周遭的世界更加歡樂,更有吸引力。作品包括倫敦雙層巴士、2012年倫敦奧運圣火臺、美國加州谷歌灣城景園區(qū)(Bay View)、紐約「小小島」(Little Island)漂浮公園等。
受印度階梯井系統(tǒng)(step-well)啟發(fā)設計的紐約地標「Vessel」自2019年開幕起備受討論,在改善安全性后于2024年末重新開放。
「種子圣殿」由6萬根裝有各色種子的透明壓克力管組成,彷彿有著生命力。
2018年倫敦國王十字區(qū)卸煤廠(Coal Drops Yard)將兩座1850年代維多利亞時期煤炭倉庫屋頂延伸,連接成為漂浮的上層空間。
2015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學中心「蜂巢」。
2023年麻布臺之丘日本東京(Azabudai Hills)成為都心綠化新地標。
2012年倫敦紅色雙層巴士重新設計后,保留經典圓潤外型綿延如緞帶的玻璃設計。
2021年「小小島」以獨特的花盆結構支撐創(chuàng)造起伏地形。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設計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交流與學習,不構成任何商業(yè)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推薦閱讀:
國外社區(qū)鄰里中心設計案例
http://ujcijtj.cn/shangyekongjianruanzhuangsheji/59-2125.html
公園式商業(yè)案例:不一樣的創(chuàng)新玩法
http://ujcijtj.cn/shangyekongjianruanzhuangsheji/59-3417.html